北京外国语大学葡萄牙语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Portuguese Philology
(专业代码:050209)
所属学科门类:文学
所属一级学科:欧洲语言文学
所属培养单位: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系
学科专业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葡萄牙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立于2007年,是中国内地最早开设硕士课程的葡萄牙语教学单位,目前有硕士导师两名,分别指导“葡萄牙语-汉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和“巴西研究”两个专业方向的研究。
葡萄牙语硕士课程采用1+1+1的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在国内学习,第二年出国学习,第三年回国撰写毕业论文并答辩。“葡萄牙语-汉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学生将前往里斯本大学文学院相关翻译硕士课程学习,而“巴西研究”方向的学生则将前往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国际战略研究”硕士课程学习。
葡萄牙语专业硕士毕业生就业良好,多数成为了高校葡萄牙语专业教师,少数进入了企业。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崇尚科学,服务社会,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身心健康,有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努力为中国的繁荣强盛和各国间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本专业培养学术研究及应用型人才,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和娴熟的葡萄牙语运用能力,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 熟悉对象国的社会与文化,了解其历史发展脉络和现状,不断扩充关于对象国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运用第二外语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口语和书面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其他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科研工作;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近况和发展趋势;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能胜任高级翻译和专题调研工作,能够承担高校葡萄牙语的基础教学工作,或在科研单位从事与葡萄牙语相关的研究,或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担任外事、翻译等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成为发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政治文化关系的高级专门人才。
葡萄牙语-汉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巴西研究
三、培养方式
导师负责制。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3年。
学习成绩优秀的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如提前修满所规定的全部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低于90分,学位课程平均成绩为85以上并获得论文撰写资格,可申请提前毕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须在开题报告通过后,经导师推荐,培养单位书面同意,于拟提前毕业时间前6个月报研究生院审核;经主管校领导批准,可提前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准予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时间不超过1年。
硕士研究生如有特殊原因未能完成学习任务,应由本人于原定毕业时间3个月前提交书面申请,经导师及培养单位主管领导审查同意、研究生院审核、主管校领导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学年。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欧洲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满30-36学分。其中:
1、公共课:7学分,包括政治理论课(3学分)和外国语课程(4学分,针对外语专业指第二外国语课程)。
2、一级学科必修课:4学分。
3、研究方向核心课:12—16学分。
4、专业选修课:8学分。
5、全校通开课(跨语种、跨学科课):4学分。
6、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1学分。
在校期间参加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研讨或“三助”(助研、助教、助管)计1学分。
研究生出国交流学习期间所修课程,可根据《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出国留学学业管理及学分转换规定》申请学分兑换。若所修课程与我校本专业必修课基本匹配,经西葡语系审核同意,可兑换为专业必修课学分;若无法匹配,经西葡语系审核通过,可认定为专业选修课学分。
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硕士研究生可不修政治理论课,但须选修与中国文化或中国国情相关的课程。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研究
方向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
分
| 开课学期
| 开课
部门
|
公
共
课
| 所
有
研
究
方
向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36
| 2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m and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s
| 18
| 1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第二外国语I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I
| 72
| 2
| 1
| 专用英语学院
|
第二外国语II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II
| 72
| 2
| 2
| 专用英语学院
|
一级
学科
必修课
| 文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 36
| 2
| 1
| 王佐良
外国文学研究院
|
普通语言学
General Linguistics
| 36
| 2
| 1
| 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
|
研
究
方
向
核
心
课
| 巴西研究
Brazilian Studies
| 巴西对外政策
Foreign policy of Brazil
| 36
| 2
| 1
| 西葡语系
|
中国巴西关系
China Brazil Relations
| 36
| 2
| 2
| 西葡语系
|
国际关系理论
Internationl Relations Theory
| 36
| 2
| 1
| 国关学院
|
葡萄牙语-汉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Portuguese –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 翻译理论
Translation Theory
| 36
| 2
| 1
| 西葡语系
|
葡萄牙语汉语高级笔译 I
Portuguese – Chinese Advanced Translation I
| 36
| 2
| 2
| 西葡语系
|
葡萄牙语汉语高级口译 I
Portuguese – Chinese
Advanced Interpretion I
| 36
| 2
| 1
| 西葡语系
|
专
业
选
修
课
| 非
本
研
究
方
向
核
心
课
为
选
修
课
| 语言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 36
| 2
| 1
| 西葡语系
|
学术写作
Academic writings
| 36
| 2
| 2
| 西葡语系
|
国际安全研究:拉美安全问题
Study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ecurity Issues in Latin America
| 36
| 2
| 3
| 西葡语系
|
葡萄牙语对象国社会文化研究
Sociocultural Studies of Portugese-Spoken Countries
| 36
| 2
| 2
| 西葡语系
|
巴西对外关系
Strategic Engagement of Brazil
| 36
| 2
| 4
| 西葡语系
|
葡萄牙语文学研究
Studies on Portuguese Literature
| 36
| 2
| 2
| 西葡语系
|
葡萄牙语汉语高级笔译 II
Portuguese – Chinese Advanced Translation II
| 36
| 2
| 3
| 西葡语系
|
葡萄牙语汉语高级口译 II
Portuguese – Chinese
Advanced Interpretation II
| 36
| 2
| 4
| 西葡语系
|
全
校
通
开
课
| 所
有
研
究
方
向
可
选
| 国际政治
| 36
| 2
| 1
| 国关学院
|
中国文学
| 36
| 2
| 1
| 中文学院
|
文学研究方法论
| 36
| 2
| 1
| 外文所
|
中国思想史原典选读
| 36
| 2
| 1
| 全球史院
|
翻译学研究
| 36
| 2
| 1
| 许国璋院
|
应用语言学研究
| 36
| 2
| 1
| 许国璋院
|
系统功能语言学
| 36
| 2
| 1
| 许国璋院
|
说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至少选修2门,计4学分。其中,巴西对外政策与中巴关系研究方向学生必修《国际政治》;葡萄牙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学生必修《翻译学研究》。
|
社会实践和
学术活动
| 在校期间参加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研讨或“三助”(助研、助教、助管),计1学分。
|
注意:每位学生每学期专业选修课程不得多于4学分;研一修不满的学分,可研二在国外选修相应/相似的课程,回国后进行学分认证,或在本系随下一年级选课修满所缺学分。
六、中期考核
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学习成绩等素质进行考核,填写《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表》。达到规定的学分,并通过中期考核者,方可进入开题报告环节,中期考核未通过者可按规定申请再次考核,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按肄业处理。
七、开题报告
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意义、理论依据、资料来源、研究方法、文献综述、论文框架结构、写作思路等进行论证和审核,填写《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并附课程成绩单。开题委员会由3人组成。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按规定申请再次开题;第二次开题仍未通过者,按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使用语言:学位论文原则上用葡萄牙语撰写。如用其他语言撰写,需要西葡语系学术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提交说明至研究生院备案。
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要求,具体要求见《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与书写格式的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
学位论文字数:硕士学位论文用葡萄牙语撰写,字数为1.5万词以上。如用中文撰写,字数为2万字以上。
九、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全面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个环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学位论文,并提交论文终稿,经指导教师推荐,论文评阅人同意,方可申请答辩。
十、科研成果和学术交流
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全国或国际性的一级、二级学会主办的学术会议并宣讲论文或进行主题发言,可按《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规定》,申请学术会议资助。研究生在学期间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名义(须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学术论文,发表刊物符合《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及奖励办法》规定的奖励范围,学校予以奖励。
十一、课程描述
1) 中文名称:翻译理论
英文名称:Translation Theory
教学目的:通过对翻译理论与技巧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中西翻译史、主要翻译理论流派及其内容有比较详细的认知;同时通过对中葡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培养学生从语言对比及以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处理葡汉双语互译实务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以语言为基础的科研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介绍翻译历史,学习国内外主要的翻译理论,探讨语言、文化等方面与翻译的关系,学习翻译手段和技巧。
授课方式:课前研读翻译理论书籍,课堂讲授并讨论,学生准备读书报告和主题性总结。
教学要求:1)课前研读老师布置教材章节并查阅背景资料;2)按照老师要求完成阶段性读书报告和主题性总结。
考核方式:论文、考试结合
使用教材:《翻译通论》及自编
必读文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1
| 翻译论集
| 罗新璋:商务出版社,2009
|
2
| 新编当代翻译理论
| 刘宓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
2) 中文名称:葡萄牙语汉语笔译实践I
英文名称:Portuguese – Chinese Translation practice I
教学目的:在翻译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笔译实践,选择各类材料进行精准的葡汉、汉葡互译,思考中葡语言异同在笔译实践中处理,提高翻译水平。
教学内容:以有关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文学等方面的内容为主,进行翻译实践。目的要求:掌握葡汉语际转换的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能够适应翻译实践、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授课方式:课后练习、课堂讲评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要求:1)课前完成笔译作业并完成翻译注释。2)通过作业讲评与讨论来解决翻译过程中的疑问。3)通过笔译实践对翻译基础理论加深认识。
考核方式:考试
使用教材:自编
必读文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1
| 实用葡汉翻译教程
| 李长森:澳门理工学院,2002
|
2
| 西汉翻译教程
| 盛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
3
|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 谢天振: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
3) 中文名称:葡萄牙语汉语口译实践
英文名称:Portuguese – Chinese Interpretation practice
教学目的:通过高强度、高紧张度、多样化的口译实战演练,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较强业务综合能力的口译员。
教学内容:以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内容为主,进行口译实践,目的要求:熟练掌握口译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译能力。
授课方式:学生口译任务实战演练+教师评述。
教学要求: 认真完成预习作业(查相关线上线下材料,查生词、查固定说法、查相关背景资料)、 课堂尽量正式、逼真、严谨,从各方面做到99%还原真实口译场景。
考核方式:考试
使用教材:自编
必读文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1
| 口译与工作记忆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1):43-47.
| 张威,王克非.
|
2
| 论译员的口译准备工作[J]. 中国科技翻译,2003,(03):13-17.
| 张吉良.
|
4) 中文名称:巴西对外政策
英文名称:Foreign policy of Brazil
教学目的:深入了解巴西对外政策的发展史、巴西对外政策与本国发展的关系、巴西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以及巴西对外政策与国际政治的关系等。
教学内容:学习、评论巴西自独立以来、一直到当下对外政策的发展历史,分析其政策制定和转变的原因,探究巴西对外政策与本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授课方式:课堂授课,以老师和学生互动式的分析讨论为主。
教学要求:正式开学前,学生必须完成相关书目的阅读以及相关网上课程的学习,为开学后的专业学习做好准备;开学后,每次上课前,学生必须完成事先布置的阅读量,并做好笔记,以便课堂上能参与互动;课后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考核方式:论文
使用教材:自编
必读文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1
| 《国际关系学理论与方法》
| 【加】罗伯特 . 杰克逊,【丹】乔格 . 索伦森(著),吴勇、宋德星(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
2
| História da Política Exterior do Brasil
| Amado Luiz Cervo,
Clodoaldo Buleno, UnB
|
5)中文名称:中国巴西关系
英文名称:China – Brazil Relations
教学目的:熟悉中巴关系发展进程,对中巴关系发展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其原因有深入的了解,特别是要将中巴两国关系放在国际大局中去分析和考量,最终具备分析中巴关系发展趋势的能力。
教学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巴早期关系;中巴两国1974年建交之后双边关系的发展,特别是199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包括在“金砖国家”机制下的合作,重点学习、分析两国交流与合作的特点、重点领域以及遇到的问题等,为之后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授课方式:课堂授课,以老师与学生互动式的分析讨论为主。
教学要求:每次上课前,学生必须完成相应材料的阅读,并做好笔记,以便上课时讨论;特别要注意中巴双方学者对同一个双边问题可能出现的不同解读,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课后要对所学知识及时做好归纳、总结。
考核方式:论文
使用教材:自编
必读文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1
| A Parceria Estratégica Sino-Brasileira: Origens, Evolução e Perspectivas(1993-2006)
| Oswaldo Biato Junior
|
2
| O Brasil e a República Popular da China – Política Externa Comparada e Relações Bilaterais(1974-2004)
| Danielly Silva Ramos Becard
|
6)中文名称:葡萄牙语文学研究
英文名称:Studies on Portuguese Literature
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对葡语国家文学原著的阅读能力和对原著内容、风格、语言、形式、背景等各方面的批评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和批评研究方法;文学研究与文学翻译相辅相成。
教学内容:了解各个葡语国家的文学概况,以文本阅读和讨论葡萄牙、巴西以及非洲葡语国家的文学原著为主要内容,结合文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学习,训练学生对葡语文学原著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批评分析能力,同时与文学翻译方面的实践形成互动。
授课方式:师生互动讨论+课堂阅读报告,多媒体教学。
教学要求:学生应在每次课前完成规定材料的阅读并做深度思考,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学期内应完成口头报告、阅读综述和批评分析等相关作业。
考核方式:期末论文+ 学期内作业+ 课堂表现及考勤。
使用教材:自编
必读文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1
| História Crítica da Literatura Portuguesa
(I – IX)
| Carlos Reis (Direção),
Editorial Verbo
|
2
| Literatura Brasileira
| Maria Aparecida Ribeiro,
|
3
| Literaturas Africanas de Expressão Portuguesa
| Pires Laranjeira
|
7)中文名称:葡萄牙语对象国社会文化研究
英文名称:Socio-Cultural Studies of Portuguese – Speaking Countries
教学目的:全面介绍葡语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科技等各领域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当前情况,提高学生对葡语国家国情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科学研究意识,从而获得进行国别区域研究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有关葡萄牙语对象国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科技等各不同领域的文章,展开对相关国家国情及社会、文化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同时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达到从字面理解到评价性理解的层次,并提高学生的概括、综述、表述及分析能力。
授课方式:文献研读+教师讲授
教学要求:广泛涉猎线上线下文献资料,自主获取、提炼、整合有效信息,能有条理地概括、综述、表述及分析研究文本并独立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考核方式:考试
使用教材:自编
必读文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1
|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 (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
2
| 巴西:未来之国
| (奥地利)茨威格
|
8)中文名称:语言学概论(葡萄牙语)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从历史、哲学、科学及实践方面系统地获得语言学研究必备的知识,了解语言学主要的思想语言学派,以及学习如何将语言学知识应用于当代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系统学习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对语言学的历史、发展和应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们就学科有关的主题进行学术讨论及进行演示和交流为辅。
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语言学的葡语相关术语,并在学习过程中优化葡萄牙语语言水平。
考核方式:论文
使用教材:自编
必读文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1
| Curso de Linguística Geral
| Ferdinand de Saussure
|
2
| Estruturas sintáticas
| Noam Chomsky
|
9)中文名称:学术写作
英文名称:Academic writings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适用于学术写作和技术文本写作的必要语言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自主撰写官方信函等正式文本和复杂文本的技巧和能力,包括对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规范提供指导和训练。
教学内容:学习有关方法论和论文以及研究性文章的写作知识、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写出语言清晰、切题、语篇规范及有思想内容的文章,为写论文打下良好基础。
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重要写作原则为主,以学生进行交互式讨论为辅。
教学要求:学生需要完成技术和学术文本写作所需的具体技巧的培训,了解不同文本的使用环境,特别了解与日常写作不同的正式、官方的写作需求。这要求学生有足够的葡萄牙语词汇和良好的听力,从而能有意识地写出语言准确、逻辑清晰、语篇规范连贯的文章。
考核方式:考试或论文
使用教材:自编
必读文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1
| (巴)葡语写作-理论和实践
| 马修-外研社
|
2
| Introductin to Logic
| Irvin Copi
|
10) 中文名称:葡萄牙语汉语笔译实践 II
英文名称:Portuguese – Chinese Translation practice II
教学目的:在必修课葡汉笔译实践I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翻译转换技巧,加深对翻译本质、翻译标准等概念的理解,比较扎实地掌握两种语言各种语体的翻译理论、方法、技巧,获得较高的翻译理论水平和笔译实践能力。力图使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基本保证信、达、雅的要求,能进行专业资料和文学作品的翻译。
教学内容: 通过各种手段和素材,在模拟环境和现实环境中,练习涉及文学、政治、外交、经贸、社会文化、旅游、传媒、法律等多领域的文本翻译。使学生更加熟练和准确地进行语际转换。
授课方式:课后练习、课堂讲评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要求:1)课前完成笔译作业并完成翻译注释。2)通过作业讲评与讨论来解决翻译过程中的疑问 3)通过笔译实践对翻译基础理论加深认识。
考核方式:考试
使用教材:自编
必读文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1
| 葡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 俞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
2
| 笔译理论与技巧
| 何刚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
11)中文名称:葡萄牙语汉语高级口译
英文名称:Portuguese – Chinese Advanced Interpretation
教学目的:通过高强度、高紧张度、多样化的口译实战演练,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较强业务综合能力的口译员。
教学内容:以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内容为主,进行口译实践,目的要求:熟练掌握口译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译能力。
授课方式:学生口译任务实战演练+教师评述。
教学要求: 认真完成预习作业(查相关线上线下材料,查生词、查固定说法、查相关背景资料)、 课堂尽量正式、逼真、严谨,从各方面做到99%还原真实口译场景。
考核方式:考试
使用教材:自编
必读文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1
| 理解与表达:英汉口译案例讲评
| 李长栓
|
2
| 实战口译
| 林超伦
|
12)中文名称:国际安全研究:拉美安全问题
英文名称:Study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ecurity Issues in Latin America
教学目的:掌握拉美安全问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并深入了解拉美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和挑战。
教学内容:拉美安全问题研究中不同流派的基本理论;不同历史时期拉美安全的热点问题;拉美在新的世界安全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拉美安全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授课方式:课堂授课,以老师和学生互动式的分析讨论为主。
教学要求:每次上课前,学生必须完成与本节课堂内容相关的文献阅读及分析,搜集相关背景材料,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提出阅读中的疑问,以便课堂上参与互动讨论;课后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考核方式:论文
使用教材:自编
必读文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或出版者
|
1.
| Blood and Debt: War and the Nation-State in Latin America.
| Miguel Centeno
|
2
| Security Theory in the “New Regionalism”
| Robert E. Kelly
|
3
| Violent Peace:Militarized Interstate Bargaining in Latin America
| David R. Mares
|
4
| Routledge Handbook of Latin Amreica Security
| David R. Mares
|